摘自《新浪新聞網》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9月8日播出“曬私鹽 損公利”,以下為節目內容實錄: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你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
我們知道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碘缺乏地區,因此從1994年開始,國家就全面實行全民食鹽加碘。在我國,鹽是屬于專賣商品,對于鹽的制作、運輸、銷售,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法規進行管理,未經許可,任何私人和企業不得進行鹽的生產銷售。然而前不久,我們的記者在廣東省徐聞縣采訪的時候卻看到了這樣的現象。
記者 劉慶生:
這里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的角尾鄉,這里也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一塊土地。在這個鄉有廣東省的一個大型的制鹽基地——國營徐聞鹽場。我身后就是國營徐聞鹽場的曬鹽池,現在我們看見在這些曬鹽池的四周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這樣的小的曬鹽田。據了解,這些鹽田都是當地老百姓開墾出來曬私鹽用的。
解說:
夏日的湛江天氣悶熱,記者來到這里時看見不少農民正頂著烈日在自己開墾出來的鹽田里忙活著。
記者:
那像你這個一天能夠曬出多少鹽來?
村民1:
這是兩三天的了,就是那么多了。
記者:
兩三天就那么多。能有多少啊?
村民1:
大概是500斤。
記者:
國家鹽場賣多少錢?
村民1:
也就四百八一噸。
記者:
四百八一噸。你們這個多少錢一噸?
村民1:
我們這個二百四或二百六。
記者:
那比那個正規鹽場的一半價格都不到?
村民1:
一半都不到,那個有稅在里面。
解說:
在我國,鹽是屬于特允經營商品,政府對鹽業的管理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措施。根據我國的《鹽業管理條例》和《食鹽專營辦法》的相關規定,國家對食鹽生產實行定點生產制度和指令性計劃管理,私營企業和個人不得開發鹽資源。記者在現場看到由私人開墾出來的小鹽田一塊挨著一塊,雜亂無章地緊緊相連,面積有幾百畝。
記者:
在這里我們看見,實際上曬私鹽的工藝非常的簡單,工具也相當的簡陋。弄上這么一臺報廢的水泵也就三百來塊錢,買上幾根水管,平整出一塊土地來,鋪上這樣黑色的薄膜,將高濃度的海水灌到薄膜上面,過濾幾次過就可以曬出鹽了。
解說:
這就是當地村民曬出來的私鹽。
記者:
顆粒挺大啊,還挺白。用的是那個白砂糖的袋子,裝的是鹽。這個鹽好像沒有那個鹽白似的感覺。
村民2:
搞的不好的那鹽就不好了,就是那個質量就差了。
記者:
質量就差。那這個質量的控制就完全靠個人的經驗?
村民2:
靠個人的經驗。
記者:
那都沒法統一啊,是吧?
村民2:
對。
記者:
那每個人曬出的鹽都不一樣?
村民2:
不一樣的。
記者:
那賣出的價錢呢?
村民2:
都是一樣。
記者:
價錢都一樣。
解說:
據了解,在這里曬私鹽的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們分別來自西坡村、放坡村和史家遼村,共有300多人。
曬鹽是靠天吃飯,只要有太陽就能出鹽。記者跟隨這輛拖鹽的牛車來到了鹽田附近的史家遼村,看見村子里到處堆放的都是鹽。
記者:
黑膠布蓋著的都是鹽。前面那村民正在搬鹽呢。這就是一包包的鹽,這是用白砂糖的袋子裝的,這是食品加工什么呀,看不見,摸得出來里頭的顆粒非常粗。在這個村子里面,我們看見很多的老百姓的房前屋后都堆著這樣一包一包的鹽。
解說:
這么大面積的私人鹽田一年到底能產多少鹽呢?角尾鄉的鄉長告訴了記者這樣一組數據。
馮德聯 廣東省徐聞縣角尾鄉鄉長:
現在角尾鄉私人曬鹽,它的面積達到430畝左右,涉及到人民群眾有300多人。它的年產量核算了一下,一共大概有5000噸左右。
解說:
而被私人鹽田包圍著的國營徐聞鹽場燈樓工區的負責人估算出來的產量更高一些。
記者:
像他們的這個的產量一年有多少?
李勘喜 廣東省徐聞鹽場燈樓工區生產副主任:
一般都有8000多噸。
記者:
就是所有的這個私鹽加起來?
李勘喜:
是的。
記者:
一年能產8000多噸?
李勘喜:
是。
解說:
不管是8000噸還是5000噸,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要知道國營徐聞鹽場燈樓工區的產量一年才不過1萬噸,當地私鹽的產量已經直追國營鹽場的產量了。而這些私鹽普遍都是不加碘的。
記者:
附近的村里頭都是吃自己曬的鹽嗎?
村民3:
我們就吃這個鹽了,一般都是吃這種鹽。
記者:
那這種鹽曬上來之后還需要進行再加工嗎?
村民3:
沒有了,就這樣了。
記者:
那還加不加碘什么東西呢?
村民3:
沒有。
記者:
也不用加?
村民3:
我們懂什么加碘?我們自己搞我們自己吃了,哪里懂加碘。
解說:
其實,在我國缺碘的情況比較普遍。根據1994年的統計結果,中國生活在缺碘地區的人口達到7.27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60%,輕度缺碘和碘營養不足已經波及所有省市的所有人群。為此,1994年國務院專門頒布了《食鹽加典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全民食鹽加碘。
陳吉祥 中國地方病協會副會長:
碘對人體的作用非常重大,因為碘通過甲狀腺生產甲狀腺素,甲狀腺素對人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那么從1995年開始實行全民食鹽加碘,那時候碘鹽的普及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幾,那么到去年我們監測來看,碘鹽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解說:
然而廣東省的情況卻不容樂觀。根據《2005年中國碘缺乏病檢測報告》的數據,2005年廣東省的碘鹽覆蓋率僅為79.9%,位列全國倒數第四,碘鹽食用率僅為75.1%,排在全國倒數第五。原本在2000年就已經達標的廣東省重新淪為不達標地區。
記者:
在角尾鄉的大街上,我們看見懸掛著這樣的橫幅——“堅決打擊私鹽曬鹽行為”。據了解,這些年當地的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打擊和取締私鹽,但目前看來效果并不明顯。那么,私鹽屢打不禁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解說:
據記者在當地的調查,曬私鹽規模如此之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私鹽銷售渠道的暢通。
記者:
那你每個月這么大的產量,你銷得出去嗎?賣得出去嗎?
村民4:
賣得出去。
記者:
收的人多長時間來一次?
村民5:
收的人不一定,他來就來,不來我們就放家里。
記者:
不來就放家里頭了。
張建華 廣東省徐聞縣經貿局副局長:
應該說私鹽銷售比較暢通,肯定是暢通了。因為私鹽跟公鹽之間是有一個相當大的差價,暴利。
解說:
在徐聞縣市場上,正規渠道銷售的加碘食用鹽500克的價格是2塊錢,這樣算來,一噸的價格是4000元,而私鹽的收購價格一噸才220-260元不等。巨大的利益空間使得一些人干起了販運私鹽的買賣。按照我國《食鹽專營辦法》的規定,國家對食鹽的分配調撥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未經許可,任何企業和個人都不得購銷和運輸鹽。那么,在當地販運私鹽的都是些什么人?
張建華:
小戶都是本地人,基本上大戶都是外地人,不是我們縣內的外地人組織,好像是形成一個集團似的,用這種形式操作。從它流向來講,應該有一部分流入食品加工用鹽,有一部肯定是流向食品加工用鹽。
解說:
據了解,徐聞縣全縣共有66萬人口,按每人每天攝入食用鹽5-8克計算,全縣全年應該消耗食用鹽近2000噸。但是根據徐聞縣鹽業公司的統計數據,2005年全縣通過正規渠道銷售的食用鹽僅僅只有700噸。這也就意味著在徐聞縣,2/3的食用鹽市場被私鹽占據著,這種旺盛的銷售勢頭使得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曬私鹽的行列中。
記者:
就在你們這個地方,最好的地種莊稼的話,一年能收入多少錢?
村民5:
一年賺錢不到多少錢。
記者:
有一千塊錢嗎?
村民5:
沒啊。
記者:
賺不到一千塊錢?
村民5:
是啊。
記者:
那你曬鹽的話,一年能賺多少錢呢?
村民5:
肯定要三千多。
記者:
三千多。那曬鹽比種莊稼還是要劃算一些?
村民5:
當然了。
解說:
其實,農民謀取的只是小利,真正謀取暴利的還是那些販運私鹽的人。然而與每年大幾千噸的私鹽產量不相稱的是對私鹽的打擊力度。今年以來,徐聞縣相關職能部門只查獲到了私鹽70噸。面對這種現狀,主管鹽業工作的縣經貿局的張局長表現出來的卻是一種無奈。
記者:
那作為管理部門來說的話,那為什么會讓這種銷售這么暢通呢?
張建華:
管理部門來說,應該說有它的難處,不是說想讓它暢通,因為管理部門很多事情,特別是管理,有些方面可能不一定到位。特別是人員,特別是管理部門來說,像我們這里很明顯的,鹽政管理現在的人員、編制、經費很多不到位,特別是人員還是二三個人,三個人你怎么能管理整個縣的鹽政工作?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日常生活誰也離不開鹽,鹽的單價不高,但是消費量卻很大。大量私鹽涌入市場,不僅直接危害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也威脅著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加大打擊力度,截斷銷售渠道,才能有效地遏止私鹽泛濫。
好,感謝您收看我們今天的節目,也歡迎您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新聞線索。觀眾朋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