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09年8月14日《黃山晨報》(第二版)
晨刊訊 8月13日上午,黃山市鹽業公司營業部里,一女士說今后要改吃不加碘鹽了。她的轉念基于對“全民食鹽加碘”的質疑。目前有媒體認為,部分地區“補碘過量”致甲狀腺疾病增加。
黃山市鹽務管理局副局長方金有透露,我市多年來年均消費食用鹽約為8500噸。但,市民購買食鹽時絕少關注是否加碘。自1993年我國確定全民食鹽加碘戰略以來,人們早已習慣了購買和食用加碘鹽。
“上個世紀70年代,在我的老家歙縣舒川常能見到大脖子病人。”方金有說。不過,當年被百姓稱為“大脖子病”的甲狀腺腫病人,如今在城市和農村都難以見到。
屯溪區地方病防治站站長王榮寶說,甲狀腺腫病是因缺碘而引起的疾病。此外,碘缺乏還會引起克汀病,也是導致智力殘疾的主要原因。婦女和兒童是受碘缺乏病危害的最主要人群。
2004年,我國制定《全國重點地方病防治規劃(2004——2010年)》,將碘缺乏病列為主要地方病之一,并提出到2010年全國95%以上縣(市)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
按照《安徽省碘缺乏病監測方案》有關規定,屯溪區每年都開展碘缺乏病監測工作,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隨機采集200名8至10歲兒童的尿樣進行尿碘檢測。這是診斷甲狀腺腫的重要依據。
據了解,屯溪區1984年啟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此前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甲狀腺腫發病率高達15%以上。經連續多年努力,1999年達階段性碘缺乏病防治目標,此后碘缺乏病從防治階段轉入監測階段。
王榮寶說,屯溪區2008年甲狀腺腫發病率為0.5%,2009年迄今甲狀腺腫發病率為0。連續多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屯溪區甲狀腺腫發病率在1%以下,低于國家5%以下要求。據了解,全市總體情況與此無明顯差異。
不過,王寶榮也指出,如碘缺乏會引發甲狀腺腫等疾病一樣,補碘過量也會引發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因此,我們國家對加碘鹽有明確的規定,每公斤鹽加碘應控制在20至50毫克之間。
“我市地處皖南山區,自然環境處于碘缺乏狀態。”王榮寶認為,這是我市山區居民碘缺乏病的主要原因,而這可通過食用碘鹽補充人體所需的碘,達到預防和改善碘缺乏病的目的。
方金有的觀點則更為鮮明。他認為,我市是碘缺乏病的重病區,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原因是我們所處自然環境缺碘,難以在短時間內通過人為手段加以改善。
他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人每日碘攝入量為150至300微克,這是我國食鹽加碘標準的重要依據。據此生產加工的加碘鹽,至少在我市不會導致“高碘”問題的發生。
為了確保全民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防治戰略的實施,我市各地鹽務管理局加大食鹽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監管,并在部分邊遠山區設立鹽政管理所,對山區食鹽市場進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確保市民食用合格加碘鹽。
據了解,由省疾控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市加碘鹽合格率、覆蓋率和食用率近年來均達到98%以上,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市民因食用加碘鹽而出現“補碘過量”,進而導致甲狀腺疾病發病率增加。
方金有指出,就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來說,一般不適宜食用加碘鹽,否則可能會造成“補碘過量”。各區縣鹽業公司都設有專門無碘鹽專柜,可供這部分病人選擇購買。
不過,他也認為,目前食鹽加碘量一般控制在每公斤20至50毫克之間,這上下浮動的幅度確實“有點大”。衛生部有關專家近日針對部分媒體對“全民食鹽加碘”提出質疑作出回應,表示將考慮現行加碘量適當下調。
據分析,調整后的加碘鹽精確度將更高、濃度將更適宜,將更能體現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科學補碘”防治策略。(記者:許晟)